云南的菌子火锅。菌子是夏秋两季的童话,雨后的大地,迫不及待地举起多多小伞,跟随雨的脚步,浸润在雨水中,看着人们在雨中撑开雨伞,童心未泯的菌子们也不甘示弱的长出朵朵小伞,不图遮风挡雨,只为风趣!

雨水出过,走在山林中会看见菌子幽默的开在路旁边,有白色的,如珊瑚般一片一片的长在树根下,薄的透明,有孤独一朵,像是位俏女郎,戴了一顶紫红色帽子,有四五朵挨着挨着从泥土中探出面来,就像刚刚见世面的孩子,欢欢喜喜的看着这纷繁的世界,还有两朵细巧袖珍的菌子,也知道自己的美丽需要有人陪衬,才更引人留意,所以立在青绿油油的苔藓中,不摇不摆如画一般,由于这都是些不能食用的菌子,所以才能在人来人往的山林中悄然无声地探头出来,慢慢打开菌伞,享用美好的晨光和和风,然后静静地老去干枯,化为泥土,而那些能食用的菌子早已被人拾去 。


拾菌子的人要早上,提一竹篮,扛一根长棍就上山去了,竹篮装菌子,棍子开道,拾菌回来,以满腿泥一身露珠,但更多的则是内心的喜悦。

对于吃货们来说,菌子是这个时节最大的恩赐,到了菌子上市的时刻,本地人、外地人都在一门心思地盘算着吃菌子,在云南吃菌子最豪华的方法是煮菌子火锅。外地人觉得,在同一口锅中煮的菌类太多,会混淆了各自的滋味,而不那么鲜美了。但当你吃过以后,你会感到,菌子火锅的鲜美和可口程度,几乎无法言说。各自的鲜美不会被其它菌子掩盖,反而互补,让鲜美达到极致。


在楚雄菌子上市的时分。牛肝菌,肯定是主打美食,牛肝菌含多种营养物质,以林芝、松茸、冬虫夏草并列为四大菌王,它的品种也很多,有黄牛肝,白牛肝,黑牛肝,红牛肝等,红牛肝最风趣,手一触碰,立即青了,一个人若是太娇气,稍微碰到就喊疼,云南人会骂“豆腐做的呀,碰一下就坏了”。但菌盖肥厚,菌把粗大健壮的红牛肝菌却不是豆腐做的,它似一位大咧咧的村姑,健健康康,强强壮壮,只是有点“害臊”牵个手,一声不吭就会青成一团。


一捏,就几个指头印,洗时又清了一大半,实在已整个的清了,切开后的菌子肉都是青的,看起来不像很甘旨的样子,或许见到这番容貌就心寒了。不过不要紧,把红牛肝菌切片多放猪油和大蒜,再放皱皮辣,炒时不要粘锅,不要炒糊了,特别要留意是,菌片不要粘在锅铲上,避免半生半熟,吃了会有不良反应。红牛肝软滑鲜美,非常甘旨,因此,留意炒的时分要事事小心,吃的时分也要有所操控才行,不能因其甘旨就放开大快朵颐,由于红牛肝仍是有一点点毒性的,所以在炒的时分一定要配有解毒效果的大蒜和猪油。


假使牛肝菌买的多了,可以用干辣椒来炒,把水分收干,这样可以贮存很长时刻,到了没有菌子,冬天再拿出来,让夏天的滋味由此而绵长。炒干的牛肝菌,吃时干香有嚼劲,是不同于鸡枞的另一种好滋味,这也便是为什么分明知道它含有毒素,在菌的品种多得不计其数的云南,还舍不得让它下桌原因。


每一种菌都有自己的香,自己的味,谁也替代不了谁。不过牛肝菌中所含毒素并不太多,如白牛肝,黑牛肝就可以定心的吃,牛肝菌之所以广受喜爱,是由于它比鸡枞和干巴劲价格相对便宜,另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滋味。鸡中的香绵长,干巴劲儿的香蛮横,牛肝菌则在鲜嫩爽滑间,香味绕齿不散。此外,菌子上市的时节到饭馆中,大多数都有爆炒牛肝菌。这道菜对厨师的要求并不苛刻,点一盘上来几乎没有不吃好的。
